附近200米约爱电话_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,全国风楼阁贴吧,职校400元随叫随到是什么

       
  
    收藏本站

中国书画收藏频道

网站公告: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书法 > 佳作欣赏

赵孟頫 行书《七绝诗》册

2018年07月25日 09:59:36  来源:美讯网

1.jpg

赵孟頫 行书《七绝诗》册 尺寸:34.7cmx35.3cm

释文:煉得身形似鶴形,千株松下兩函經。我來問道無餘事,雲在青天水在瓶。子昂爲中庭老書。

末识:“子昂爲中庭老書。”有“張珩私印”、“博山”、“潘厚審定”等藏印。

2.jpg

此帖虽仅短短五行共28个大字,却是赵氏晚年大行书中的典范之作。这件诗册可算是他传世作品中的“小品”,然字距、行距疏朗,结字也舒展开张,用笔如锥画沙,线条似折钗股,因而给人的感觉是“小中见大”,有深沉稳健、雍容洒脱、自在自得之象。

通观全篇,字形由敛渐放,由小渐大,随着诗意由具体升华到抽象,书家的心性也仿佛在书写中升华。

都说“人书俱老”,很多大家老年书作都是抿却棱角、不造繁华,一任笔游走于心意之境。但正是这种寓法于无法中的率真,更值得我们细心研读:在无法中看懂他们的法。

单字放大

3.jpg

绞丝旁的回环转折,刚劲有力!开篇落笔即成格调。

4.jpg

上挑游丝,若蜻蜓点水,却是“食纸”之笔哦!

5.jpg

撇画无矫揉造作,却姿态飞扬!

6.jpg

起笔短横是值得玩味的。

7.jpg

右边“人”的扭转,盯住看一分钟...

8.jpg

繁复的笔画,却在统一的笔势中和谐落定。

9.jpg

和前面的“形”比较,起笔短横有变化吗?

9.jpg

竖与横的连接,是调锋的结果?。?/p>

10.jpg

“朱”字收笔回旋反捺,赵氏雍容之姿尽显。

11.jpg

与上一次字,回旋笔势异曲同工。

12.jpg

真的是“长”横!注意,不是提按的结果哦!

13.jpg

14.jpg

两字之间用得极少的连带。

15.jpg

所谓“秉笔直书”,此为实证。

16.jpg

用笔是越简单越见功夫。

17.jpg

与“经”字回旋笔势一样,这是书中关隘处。

18.jpg

“问”字的提笔,笔法的丰富性表现出来了。

19.jpg

“首”是如何旋拧而来的?

20.jpg

笔笔不落在同一平面处。

21.jpg

除了直来直去,书法还有“余事”乎?

22.jpg

笔法的一个实例:关“提按使转”何事?尤其左右两个转折处,秉笔直转,此为晋人笔法。

23.jpg

“雲”是在写在空中的。

24.jpg

古人写字真的不是现在书法培训班的讲法。

25.jpg

这一长横虽细,是很吃功夫的。

26.jpg

这个字要破纸而出了。

27.jpg

赵老师偶露一丝锋脊给你看了。

28.jpg

大长撇,从纸那边拉到你眼前。

29.jpg

这些字也回答了:为甚么他们写字都是斜斜的?

30.jpg

欣赏赵孟頫书法,总有一种优游淡然的心情,就像欣赏一部讲述市井旧事的老电影?!肚ё治摹贰缎ё治摹贰肚昂蟪啾诟场贰豆槿ダ创恰贰堵迳窀场贰兜ò捅贰冻痫赡贡返龋恳痪戆谠谘矍?,都值得你沏上一壶茶,坐下来细细品味一番。

其中原因,除作品的艺术含量丰富外,当然与作品字数较多也有直接关联。然而,有一件作品是个例外,它就是赵孟頫为“中庭老”书写的一件行书七绝诗册。

31.jpg

我们看到上面的“想”字,很明显笔法出二王。但是对于临摹学习,赵孟頫认为:“学书有二,一曰笔法,二曰字形。笔法弗精,虽善犹恶;字形弗妙,虽熟犹生。学书能解此,始可以语书也。”

33.jpg

34.jpg

35.jpg

关于书法学习,赵孟頫还说: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,悉知其用笔之意,乃为有益。他在临写古人法帖上,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:“昔人得古刻数行,专心而学之,便可名世??隼纪な怯揖靡馐?,学之不已,何患不过人耶。”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。

或许有人会说,赵孟頫写的时候可没想这么多!是的,他肯定不会想这些鸡毛蒜皮的细节,但是你要明白,是因为他无需再想。而你,必须要看得清清楚楚

(责任编辑:吕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