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画山石技法
山的外形可分为、丘、壑、峰、峦、岗、岭、巅等,又有 坡度起伏连绵不绝的形势或因朝晖夕阴,风雨云雾变化流露出 来的自然美,故画山之前必先远观其势,然後再近看其质。山 因地质的不同可分为水层岩、火成岩与变质岩等。山石的质地 不同,所表现出来的形态、纹理也不相同,中国山水画家累积 数百年来观察与剖析的综合体验,逐渐发长出个种皴法,用笔 墨线条来表现不同纹理的山水感受。吾师李霖灿教授用「山石 纹理,笔墨组合」八个字来定义皴法,可以说是最简要而恰当 的解释。
(一)画石 在谈到各种不同的皴法之前,先浅谈画石,石是山的局部 ;画石是画山的第一部,所谓「石分三面」就是要表现出山的 凹秃凸阴阳,画出石块的立体感。 画石的部骤,大致可分成钩、皴(擦)、染、点,或再增 加「提」的程序。「钩」是用中峰或侧峰画石块的轮廓,确定 其形状,钩的线条可依石的特徵灵活运用?!格濉故且郎绞?纹理以各种线条(或点)画出石头的质感或立体感,也可酌情 用偏锋(笔腹)乾笔「擦」以加强其凹凸或质感量。「染」是 以淡墨大笔湿画石之暗面,待淡墨乾後再做第二次、第三次的 宣染,直到感觉充份为止?!傅恪故怯门蚪古犹Φ悖?墨色的浓度够了就算完成,若嫌不足,可用浓墨或焦墨依原有 的钩、皴再「提」一次;提的线条并非依样重描,而要略相错 开。先以教淡的墨钩或皴,後以浓墨提,可救可改,且提後教 为浑厚,富有变画。
(二)雨点皴 雨点皴又称为雨打墙头皴,北宋范宽以此表现北方黄土高 原的景致。画时以逆笔中峰画出垂直的短线,密如雨点。
(三)小斧劈皴 李唐的「万壑松风」是小斧劈的最早且最佳的作品,如雨 点皴一般,适宜表现山石刚硬的特色。用笔方向变为侧锋「听 」出,落笔时头重尾轻。
(四)大斧劈皴 从小斧劈皴演变成,整个南宋 ( 尤其马远、夏 ) 及明 代浙派盛行画大斧劈皴?;苯什辔匀绺撑?,形状是平 头尖尾,下笔重而收笔快,最适合表现火成岩的结构。
(五)披麻皴 表现江南土质山丘,五代的董源、巨然首先使用,是南宋 的代表性皴法。披麻皴又可细分为长批麻皴、短披麻皴、散披 麻皴。画披麻皴以使用中锋为主,线条较柔,以接近平行的线 条组合。
(六)牛毛皴 牛毛皴是元代王蒙所创,以繁密的短笔层叠,适宜表现夏 季山头的苍润茂密。 牛毛皴源自披麻,亦以中锋为主,渴笔、淡墨,层层皴擦。
(七)折带皴 折带皴是元代倪云林所创,适宜画平坡山石?;鄞逍?「平写侧偃」的结组方式,先以顺风横向画出,街著转向侧锋,直落而下。
(八)荷叶皴 荷叶皴取荷叶筋展披拂之形,是表现江南土质山脉,经雨 水长期冲刷後,形成的景观特色。画荷叶皴亦以柔美的中锋为 主,具有披麻皴与解索皴的特色.
(九)云头皴 云头皴最早见於北宋郭熙的「早春图」,依云涛的造形创 出,适宜画烟岚重深的景致。画云头皴须注意以弯曲的线条组 织成,用笔圆转富有变化.
(十)骷髅皴 在王蒙及文徵明的画中偶见空窍玲珑如骷髅的山石?;?髅时应画出恶形丑怪为佳,正如古人所揭 的石之五德「丑、 漏、绉、透、瘦」,窟髅皴适合表现石灰岩地形或海滨的奇石 太湖石等.
(十一)米点皴 米芾、米友仁父子变董源的「点子皴」而成米点皴,描写 江南云山烟雨,加上水份的渲染显得格外秀润?;椎阋宋员?而点,注重浓淡交织表现,米点亦有覆盖於披麻皴上者.
(十二)其余皴法 中国画皴法的名目繁多,除了上述十种皴法以外尚有马牙 皴、点子皴、豆瓣皴、直擦皴、鬼面皴、拖泥带水皴、乱麻皴 、乱柴皴、解索皴、卷云皴….。等多种。兹选择多幅古画的 局部,与上述的皴法名称作一对照.
(十三)点苔 画山石在皴染之後,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,否则觉得过 於光滑乾净,苔点象徵山石上的小树或杂草等,後来逐渐趋向 写意写趣。北宋以前的山水画多不点苔,南宋画家表现江南潮 湿而易生莓苔的山石,逐渐使用苔点,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 盛,如赵孟俯的 [ 立苔 ],王蒙的 [ 渴苔 ],倪瓒的 [ 横 苔 ],沈周的 [ 攒苔 ] 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,此外尚 有泥金苔点,色苔点的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