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民间“知礼”俗语一点通,百读不厌,成就千古经典
1.入乡问俗。
进入一个地方,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,以便适应当地的情况。
2.入门问讳。
旧时指去拜访他人,先问清楚对方祖先的名讳,以便谈话时避讳。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。
3.礼有经,亦有权。
礼节有常规的,也要有变通。
4.人恶礼不恶。
即使别人行事恶劣,(对于这样的人)还应以礼相待。
5.让礼一寸,得礼一尺。
你礼让别人一寸,别人就会礼让你一尺。
6.船上打伞——没天没地。
比喻说话没礼貌。
7.情越疏,礼越多。
感情越疏远,需要讲究的礼节就越多。
8.得?;孤?mdash;—礼尚往来。
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。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。
9.眉毛上搭梯子——上脸。
比喻以下犯上,言行不礼貌。
10.千里送鹅毛——礼轻情义重。
比喻礼物虽轻但人的情意深厚。
11.见人施一礼,少走十里路。
对人施一礼,可以少走十里路。比喻礼多不仅人不怪,反而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。
12.待人以礼,事事顺利。
对人以礼相待,做事就会一帆风顺。
13.怪人不知礼,知礼不怪人。
责备他人不知道礼节,但知书达理的人不会怪罪不懂礼数的人。
14.长者赐,少者不敢辞。
对于长辈的赏赐,晚辈不能推辞不接受。
15.却之不恭,受之有愧。
推却或拒绝别人的邀请或礼物是不恭敬的,接受下来又感到有些惭愧。
16.在家不会迎宾客,出外方知少主人。
在家不会接待客人,出去后才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性。
17.客来主不顾,应恐是痴人。
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,恐怕这是个愚人。
18.士者国之宝,儒为席上珍。
读书之人是国家的宝贝,懂得礼义的人是国家的栋梁。
19.恭可平人怒,让可息人争。
恭敬可以使人的怒气平缓,谦逊礼让可以使纷争停息。
20.见人先作揖——礼多人不怪。
一个人礼貌多了,也不会让人觉得奇怪。意即人要有礼貌。